冬日暖阳下,换上白墙“新装”的楼房错落有致,文体广场里的村民笑谈家常,稻蔬田地里一片生机盎然......穿行在封开县平凤镇平原村的乡野田间,映入眼帘的是美丽宜居新家园、秀美如画的景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并购政策开了道门,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下称“公司”)欲登堂入室。
自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平原村坚定党建引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全体村民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投身于农房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改革宅基地制度等关键任务中,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重点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加快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关键一环。平原村全力实施农房风貌提升工作,重点对村主干道沿线、村委周边、公共场所周边“赤膊房”实施改造提升。
“许多农户对改造持有保留态度,认为农房的外立面改造提升不如室内装修来得实际。”平原村村干部介绍道,初期工程面临着农户参与度不足的挑战。
为了转变这一观念,村干部加大宣传力度,多次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动员。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对自家“赤膊房”进行改造,向农户展示风貌改造带来的显著变化。
资金筹集方面,平原村采用了“农户自筹+财政补贴+企业公益性帮扶”的模式,但仍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感到压力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村干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与建筑企业进行深入沟通,推出了“建筑企业先行改造、农户分期付款”的灵活政策,或者让农户参与建设,以劳力折抵部分自筹资金,从而有效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
首批“赤膊房”改造项目完工,成效显著,赢得农户的广泛赞誉。平原新围一队自然村完成农房风貌提升后,整个村庄焕然一新,激发其他自然村农户的改造热情。他们纷纷申请改造名额,期望自家的“赤膊房”也能迎来美丽的蜕变。
目前,平原村已完成“赤膊房”改造29栋,合计面积13580平方米,新建四小园36个,花墙长度1860米,今年新植树苗3010棵,投入绿化资金4.77万元。
破解土地出让难题
提升乡村文化空间效能
为丰富农民的休闲娱乐生活、解决停车难题,平原村在推进典型村建设过程中,计划对新围球场周边土地进行整修,铺设植草砖,打造生态停车场,并增设相关设施,同时完成绿化美化工作,建设一个集文体功能于一体的广场,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优质、更加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
面对新围球场周边土地权属复杂、村民土地份额分散的挑战,平原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两委干部迎难而上,多次深入农户家中,耐心进行沟通动员,并召开村小组会议,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并巧妙提出了“无论土地多少,大家都出让”的倡议。
起初,拥有土地多的村民不肯出让,但在两委干部的积极动员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出让土地的引领下,村民们逐渐认识到新广场建设对于提升乡村环境和丰富文化生活的深远意义。经过深思熟虑,村民们最终达成共识,同意出让球场周边土地,为新广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到焕然一新的广场,我们都觉得出让土地是值得的。”平原广场竣工后,村民们纷纷表示喜悦和自豪。
高效整合宅基地
探索资源活用新路径
平原村率先探索“三块地”改革试点,创新性地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有偿使用政策以及宅基地“地票”制度。
通过宅基地“地票”制,平原村有效推进农村危破房改造与宅基地资源整合工作,优化农房风貌、提升宅基地的使用效率,同时促进了猪棚、牛栏等零散宅基地以及涉及多户共有的众屋宅基地的整合与合理利用。
在宅基地清拆后,村民可以选择以货币形式放弃宅基地使用权,或者申请宅基地“地票”,以此明确土地权属,消除了农户因危破房拆除后可能出现的权属模糊及土地性质变更的疑虑。为确保宅基地的有效利用,清拆后的土地会经过清理和平整,并按照统一面积划分预留宅基地。
对于持有宅基地“地票”的农户,在满足“一户一宅”政策的前提下,可凭“地票”申请相应面积的宅基地。若所需面积不足,农户还可以通过宅基地有偿使用政策进行购买。
同时,平原村对农房建设的高度、风貌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实现农房在面积、朝向、高度和外立面上的“四个统一”,进一步提升乡村风貌。
自2023年以来,平凤镇已成功清拆整治危破房和泥砖房共计416处,其中平原村完成清拆整治54处。截至目前,已发放宅基地“地票”16张,统筹整合宅基地面积达1929.47平方米;正在申请办理宅基地“地票”50户,预计可整合宅基地面积2336平方米。
来源:南方农村报